一、货币的起源
1.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
(1) 货币产生于交换
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,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,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,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,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。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:分工与私有制。
(2)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
- 简单的、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
- 扩大的价值形式
- 一般价值形式
- 货币价值形式
2. 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
(1) 货币的理想条件
(2) 货币的各种形态
货币形态:指货币的存在形式,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:
- 实物货币:货币最古老的形态,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。
- 金属货币:普遍可接受、价值稳定、价大量小,携带方便、耐久性、均质可分。
- 信用货币:一般而言,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,须有两个条件:①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;②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。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。
- 电子货币:最新的货币形态,是信用货币与电脑、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,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、转账、购买和支付。
- 代用货币: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,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,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。其特点有:①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;②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;③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;④可自由兑换金条、银条或金币、银币。
(3) 货币形态的演变
-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,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;
- 电子货币的出现,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。
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、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。
二、货币的本质与职能
1. 货币的本质
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,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。
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,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。
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,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,他的劳动才算得到了社会的承认,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,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。
作为一般等价物,货币是财富的象征。
2. 货币的职能
- 价值尺度
- 流通手段
- 储藏手段
- 支付手段
- 世界货币
三、货币制度
1.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
规定货币单位、确定货币材料、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、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、货币铸造与货币发行的规定、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。
2. 货币制度的演变
银本位币、金银复本位币、金本位币、不兑现的货币制度。
3. 区域货币制度
4.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
- 国际金本位币
- 布雷顿森林体系
- 牙买加体系
《牙买加协定》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,成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。主要内容包括:
- 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
- 黄金非货币化
-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
-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
-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
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:
积极作用
- 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继续得到迅速发展。
- 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,各国开放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得到了进一步保障。
- 经受了多次各种因素带来的冲击,始终显示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。
消极作用
- 汇率变动剧烈。
- 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。
- 内外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,并且由于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存在而表现得日益复杂,政府对开放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困难加大了。
5. 我国的货币制度——人民币制度
(1)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
(2)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
- 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。
-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。
- 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。
- 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。
- 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,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。
- 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。